专业设置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前身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始建于2008年,近年来招生规模为每届2个班级,截止到20245月,本专业在校生238人,目前有14届毕业生。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超过98%。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9名,企业兼职教师5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坚实的设计与制作能力、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较强的数字媒体相关领域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具备创新意识,能胜任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虚拟现实美术设计与制作、影视内容创作等岗位的数字媒体艺术与相关应用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特色

本专业培养涵盖了游戏美术设计、虚拟现实美术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专业领域。专业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了企业项目进课堂以及学生进企业参与项目实践,促进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毕业生具有较强的视觉感受和表现能力,以及较强的专业设计和创造能力,并能熟练通过计算机进行专业的辅助设计和创作。

三、主要课程

原画设计与制作、游戏角色制作、游戏场景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次世代游戏设计、虚拟展示设计、影视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制作、数字媒体用户设计、数字媒体三维设计、游戏制作项目实训、影视包装项目实训等

师生作品:




四、社会需求(就业状况)

从数字媒体涵盖的各个专业方向来看,全国的相关行业人才需求量的增长较大,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一二线城市作为数字媒体相关产业的新聚集地,其相关产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行业正在逐步向东南沿海聚集,特别是江浙沪已经初步形成聚集效应,大量企业看重地域优势和扶持3政策,纷纷迁至长三角地区,人才需求也出现了向东南沿海的聚集。特别是苏锡常地区,相关产业对游戏、虚拟现实和影视制作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加上上海、杭州等周边城市游戏和交互设计行业的兴起,也需要大量的相关人才。本专业抓住数媒行业区域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发展趋势和岗位需求变化,对现有专业方向和课程结构快速调整,紧跟市场步伐,努力培养切实适合行业需求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相关行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针对数媒行业的游戏、虚拟现实和影视后期三大主流领域,本专业迎合市场需求,以促学生就业为根本,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定了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各级各类电视台、游戏公司、动画公司、虚拟展示、影视广告公司,以及各类艺术院校、规划、建设部门等从事与数字媒体设计、制作相关的工作。具体包括:游戏美术设计、虚拟现实美术设计、多媒体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等。

五、校企合作

数媒专业和无锡周边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邀请合作企业专家加入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让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长进入企业工作室进行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项目作品:



六、教学条件

1、师资条件:

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9名,企业兼职教师5名。

李雁南,男,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实验师。现任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主任江苏省数字艺术专家委员委员。200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三维动画专业,2009年赴澳大利亚进修学习。目前从事三维动画设计、游戏美术设计、虚拟现实设计等方面教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游戏场景制作》《数字媒体三维设计》《虚拟展示设计》等。

近期成果

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市、校各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4门。跨专业参与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资源的建设。出版本专业领域的专著1部,发表论文8篇。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微课教学大赛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多媒体教学课件获江苏省一等奖1项;获评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先进个人;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1项;江苏省团队优秀毕业设计,另外参与其他赛项获奖十余项。完成了省哲社课题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专业建设结题1等。承接企业设计项目,完成横向课题4项,累计到账30余万元。

陆瑶,女,1982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专任教师2008年毕业于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2009年赴加拿大多伦多进修学习。目前从事三维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方面的教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游戏角色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游戏项目实训》《设计造型基础》等。
发表论文情况:
论文《基于C#环境的单片机(89C51)与PC的串行通信》发表于《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
论文《一种构建地形模型的简单方法》发表于《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第36期。
论文《浅谈加拿大合作教育机制》发表于《电子商务》2011年第3期。
论文《Flash交互动画实训教学研究》发表于《软件工程师》2015年第1
科研情况:
2011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一种城市噪音监测网络终端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2012年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智一种智能高效教务信息发布平台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2018-2024期间指导学生申请并授权外观设计专利十余项。

课题情况:

2016年,参与横向课题《耀眼达欣》企业宣传片

2018年,参与横向课题《一带一路历史题材系列》虚拟现实展示

2019年,参与横向课题《苏州未来电器智能仓储移动物流系统iWMS》。

王秦,女,19871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讲师。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专任教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江苏大学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设计专业,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江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

主讲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设计文案与表达》《photoshop应用基础》《数字媒体三维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原画设计与制作》等。

近期成果

主持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一门、参与建设市级精品课程一门、主持建设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参与结项校级在项开放课程3门,主持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参与校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荣获省级微课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信息化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省职业院校教学大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全国二等奖。参与校级微课、信息化、教学能力竞赛五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三项)。荣获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1项,校优秀毕设团队2项。省高校设计作品展入选作品一项,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青杯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领航杯江苏省大学生数字媒体作品三等奖1项。省大创创业项目1项等各项荣誉。主持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题1项,无锡市科协软科学课题1项,参与无锡市哲社课题1项。主持校级社科课题1项,完成横向课题4项,外观专利3项。任现职以来共计发表论文10篇,核心2篇。

王思梦,女,1987年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毕业于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现任职于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系教师,艺· 光影工作室创始人,上海大学访问学者。先后获得国际、国家、省(部)级艺术展演、教学大赛、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4项;获得市(厅)级艺术大赛、设计大赛、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优秀指导教师2项;获得校级教学优质评比、教学能力比赛、艺术技能比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主持并完成省教育厅社科基金课题2项,主持并完成市级自然科学项目研究1项,参与并完成校级课题研究2项;主持校级课程建设5项,参与省(部)级课程建设2项,参加市和校级课程建设3项;独立发表核心论文3篇、专著1部、省级10余篇、外文期刊1篇、专利4项以及参编教材3部,参与制作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系列专题片《中苏外交关系解密》,获得广泛社会好评。

主讲课程:《影视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制作》《影视包装项目实训》《艺术设计概论》《视频剪辑与制作》等。

刘松林,男,1987年出生,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专任教师201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美术学院动画专业。目前从事数字媒体设计、二维动画设计、影视动画理论等方面教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设计表现基础》《原画设计与制作》《数字媒体三维设计》等。

近期荣誉:
2018
年,指导学生荣获江苏省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8
年,指导学生荣获全国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三等奖

2018年指导学生获第三届江苏省高校设计作品展入围奖;

2018年,指导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2019年,指导学生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2020年校级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2022年校级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

参与无锡市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1门;参与校级在线优质课程建设3门;参与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参与校级专业建设1项;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1部;参与无锡市哲社科课题研究1项,均已结题;主持横向课题1项,已结题;参与横向课题3项,已结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外观专利4项。

赵越,男,19908月生,硕士研究生,实验师,2015年毕业于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现任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专任教师。目前从事游戏美术设计、职业教育等方面教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游戏角色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次世代游戏制作》《数字媒体三维设计》游戏美术项目实训》等。

课题

2021年主持无锡市委宣传部课题《高职完校“工匠精神”的系统化建没研究以无锡市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联动为案例》

2022年主持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课题《元宇宙背景下动画领域的启示、挑战和风险防范》

2024年主持无锡市委宣传部课题《无锡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公共艺术创作与策略研究》

论文:

元宇宙背景下动画领域的启示、挑战和风险防范》;
无锡旅游纪念品文化创意设计——以“印陶纹”为例》;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与实践——“印纹陶”纹饰研究与再生设计》;
加快推进无锡市“智慧”小镇的建设研究——从物联网视角

《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导向研究》

获奖:

20202023年,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技能赛项三等奖

指导学生获得2022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元宇宙教育虚拟仿真设计与制作赛项全国二等奖;

获得20212022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023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3无锡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023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2023年未来设计师 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023年未来设计师 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黄锦辉男,199512月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生毕业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电影摄影专业。曾于2018年至2023年在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担任记者、编导等职务,负责各类新闻、专题片、政府及商业活动的采编播工作。现任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专任教师。目前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影视动画理论等方面教科研工作。

主讲课程:《影视视听语言》、《影视后期剪辑》、《影视视效制作》、《短视频创作与运营》等

获得荣誉:

2016年导演拍摄电影A peaceful morning》获洛杉矶独立电影节摄影白金奖、剧情短片白金奖

2017年导演拍摄研究生毕业作品《Youth》获休斯顿国际独立电影节学生单元最佳摄影奖。

2017年作为主创(灯光师)拍摄阿里影业投资的微电影《Them》获美国《Small heart big love》公益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院公开课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NCDA未来设计师江苏省三等奖,参与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双语课程建设。

王博,男,博士,1986年出生,中共党员,澳洲文化研究学会(Cultural Studies Association of Australasia)会员,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2008年毕业于盐城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2011年毕业于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艺术传播方向),获文学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传媒研究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国内传媒行业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翻译出版5部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著作,建立国内广电和互联网领域第一家全英文新闻网站AsiaOTT(后因业务调整改为中文网站)。2019年以来,担任国际数字媒体领域SSCI重要期刊《Convergence》(影响因子>2.8)审稿人。

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流行媒体文化、用户研究、艺术传播

主讲课程:《艺术设计概论》《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媒体用户设计》

近期成果:

发表论文A&HCI期刊论文1篇;

主持横向课题1项,到账35万元;

申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主持2022年度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省部级)1项、2021年度无锡市哲学社会科学精品课题(市厅级)1项,合作主持2022年度无锡市科协“企会协作”项目(市厅级)1项;

参与教育部2024年度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吴韵祥瑞图》(省部级);

参与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惠山泥人<吴韵祥瑞图>大型彩塑及衍生文创作品展》(省部级);

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江苏省大学生知识产权创意视频比赛获三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第三十一届时报金犊奖获“中华昆仑关·海峡两岸情——血色雄关民族魂”设计优秀奖2项、技术类-最佳美术设计平面项优秀奖2项。

李嘉俊,男,199511月生,硕士研究生。设计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设计系专任教师,2018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动画专业,2022年研究生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艺术设计(MFA)专业。

主讲课程:《设计造型基础》《设计表现基础》《艺术设计概论》《次世代游戏制作》《虚拟展示设计》

获得成果:2018年制作毕业作品AR游戏《Argus》获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全国赛区三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江南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2023年于《设计》期刊发表论文《空间云锚点在博物馆移动端信息导览中的应用研究》;2023年获“设计学交叉学科建设专题高研班”双师型(高级)培训认证;2023年获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同年获评学校2023年度工会积极分子。



2、实训条件:

本专业从实践教学要求出发建设了多个校内实训场地,主要有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创新实训室、游戏设计实训室、影视后期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室、专业画室等。依据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使各实训室符合专业各方向的专业课程要求和功能定位,形成了实践教学“做中学”的优势,能够满足基于制作流程(即工作过程)和技术综合应用的项目式实训教学要求。

虚拟现实技术协同创新实训室




影视后期实训室


学生工作室





Copyright 202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苏ICP备09025827号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高浪西路1600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