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7月14日到2008年7月19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35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以及6名省内外兄弟院校的领导同志,先后4次到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40天的“职业技术教育博士核心课程研修班”师资培训项目。该项目由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的精心安排下,24位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研修班开设了讲座或课程。
1、研修班的学习对我校当前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参加研修班的骨干教师在学习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的同时,正承担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相关改革任务。徐国庆博士讲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和详尽的在实践案例基础上的项目课程开发技术,对我校课程改革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研修班学员孙燕华老师主持的“机械零部件造型与测绘”,周志德老师主持的“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课程都参考了徐国庆老师的项目课程理论,今年已由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
陈解放教授对“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解析,促进了我校5个重点建设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目前,我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60%以上的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实现了预就业。企业由于通过延长的面试――顶岗实习,挑选到优秀的雇员,积极支持我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向学校提供教学设备,校企共同实施工学结合课程。
2、研修班的学习提高了我校骨干教师的职业技术教育理论水平。 石伟平教授、冯卫国教授等老师主讲的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介绍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并就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背景和需关注的若干问题,在国际视野视野之下提升了研修班学员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
马树超研究员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环境、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改革出发论述了“从学科教育到就业导向模式”的高职教育模式转型与发展重点。郭扬研究员在研修班分享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他们的讲座进一步澄清了学员对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方向的认识。
黄克孝教授的“多元整合的职教课程改革”,提出了“构建一个由技术学科课程与技术活动课程相并列和逐步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的理想模式。 雷正光研究员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课程与教学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杨黎明教授基于教育实践,论述了学分制度的深层意义及实施途径。杨应崧教授系统讲解了修订后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促使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校各重点专业带头人在较为深厚的职业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数控技术专业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法,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教学车间,开发教学产品,培养学生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按汽车总成进行课程整合,在根据企业真实环境建设的实训室实施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学校已经初步完成了校企合作开发的50门课程和36种“工学结合”、“双证融通”教材。
3、研修班的学习提高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教育基本理论水平。唐安国教授在广泛的应用研究基础上系统讲授了高等教育课程与教学。研修班的课程也有部分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内容。黎君博士指出:教育是一个帮助每一个人探索和开拓新生活、打造受教育者独特自我、打造进取精神、铸造理性的过程,是将一个生活人向可能人推进的过程,引发了研修班学员对教育目的的深入思考。此外,研修班还通过一些讲座了解到上海市高职发展规划和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
为期40天的研修班,我校骨干教师听到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众多学者在不同的角度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阐释,他们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清晰地认识,更加明确了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职业性为根本特征的综合技术教育。要努力发展我校的办学特色,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无锡及苏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出发,根据中小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区域经济特点,致力于将我校打造为中小企业技术骨干的培养基地、技术服务基地和在职员工培训基地。
4、研修班的学习将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到长远的作用。参加研修班的35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校的未来,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今后二十年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研修班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赖于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以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博士核心课程为教学内容的研修班,成为高职师资培训的一个新的平台。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主办的研修班汇聚了华东地区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将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