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之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者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主题,对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参与本次调研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山东省淄博市,团队成员齐梓昕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氏剪纸”的第五代传承候选人之一。此次调研重点围绕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部政策支持、保护的现状与问题、传承人的认定要求,以及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建议等方面展开。
调研发现,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外部政策环境逐步完善,政府已经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名录,通过技艺研究、活动补贴、生态区保护补助、资料整理与出版等方式保护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齐氏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齐元花认为,“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作用,让剪纸艺人对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更有信心,也让齐氏剪纸有更多机会、渠道和方式对外展示和交流”。齐元花还希望,“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应该整合区域资源,从产品、课程、旅游、产业等多维度,建设系统化的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同时,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存在专项资金不足、开拓创新不够、传承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调研中发现,受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和机械批量生产的影响,剪纸传统技艺面临“落伍”的危机。由于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项资金,仅靠剪纸出售收入不高,不少剪纸艺人认为,“坚守艺术就要坚守清贫”。年轻人认为,剪纸工艺难度大、赚钱慢、费力难学。因此,剪纸技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缺乏超前理念、创新能力不足、市场开拓不够等因素时刻威胁着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成为剪纸艺术弘扬、普及道路上的“硬伤”。
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查阅各方资料,志愿者们从完善区域整体保护制度、加强金融财政支持、完善传承人保护制度、创新与开拓传播途径等方面,对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并提交相关部门和组织作为决策参考。
撰稿:李唯、叶林、齐梓昕、路晓丽 审核:丁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