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职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发布者:钱燕发布时间:2023-07-17浏览次数:356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温党的光辉历史进一步传承红色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在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7月6日至7月10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星火筑梦”2.0实践团10名师生志愿者来到安徽省旌德县和泾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红色龙川,缅怀革命先烈

7月7日,实践团来到位于旌德县版书镇西北部的龙川村寻访红色龙川,缅怀革命先烈

实践团成员们从村委会出发,途径大梁广场来到梅大栋、梅大梁故居,在梅大梁的后人梅春平先生的引导下参观了故居,故居内陈列着梅大栋、梅大梁的照片和他们曾经使用过的物品梅老先生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了梅大栋、梅大梁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及梅家三代守护马克思银像背后的故事。实践团成员被革命烈士舍生取义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深深震撼,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他们做积极的行动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

从梅大栋、梅大梁故居离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了皖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龙川村红色讲解员梅旌俊告诉实践团成员,馆内摆放的是放大了八倍的马克思银像,而马克思银像原件被珍藏在旌德县档案馆内。梅旌俊为实践团成员一一讲解了纪念馆内展示的“三都农家”“寻求真理”“支部成立”“发展党员”“一波三折”“星火燎原”“今日新农村”七个板块的内容,让实践团成员全面了解了皖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前后的情况。

 

图为红色讲解员梅旌俊在为实践团成员讲解皖南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前后的情况

最后,梅旌俊带领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旌德县烈士陵园他告诉实践团成员在此长眠的90位烈士中,最早牺牲的有谭梓生、梅大梁、王庭甫等,最迟的是2002年牺牲的工程师陈直彬。实践团成员面向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表达对先烈们浓浓的敬意和无限的哀思,然后依次将鲜花放在纪念碑前,缓步绕行,瞻仰烈士纪念碑,回顾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铭记英烈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壮丽革命篇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面向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

重温英雄事迹,传承红色精神

7月8日,实践团来到了白地镇洋川村谭梓生纪念馆谭梓生是旌德早期党组织和农民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是唯一一个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的安徽人。

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便是草鞋县长谭梓生的雕像。纪念馆讲解员高文琴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了谭梓生的生平和革命事迹,以及“洋川革命七烈士”舍生忘死的光辉历史。纪念馆内的展柜里集中展示了“草鞋县长”谭梓生烈士留下的学习书籍、随身物品及生活用品,纪念馆的墙上记录着“洋川革命七烈士”的生平事迹,一张张令人震撼的照片、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把实践团成员带入洋川革命历史的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历程。实践团成员切实感受到革命胜利、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立志脚踏实地,努力学习,把革命先烈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精神转化为锐意进取和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纪念馆讲解员高文琴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谭梓生的生平和革命事迹

最后,实践团中的党员,面对馆内鲜红的党旗,昂首挺立举起右手,紧握拳头,重温入党誓词,回顾初心,感悟使命,再一次接受党性的洗礼。

追忆峥嵘岁月,砥砺奋斗精神

7月9日,实践团来到了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探寻新四军在云岭战斗和生活的历史遗迹,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军部司令部旧址,首先看到的是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馆,这里展出的一百余幅照片,主要是叶挺将军任新四军军长期间,在皖南的作品。展览分为“为抗战奔走呼号的各界人士”“驰骋大江南北的新四军”“苦难勤奋的江南人民”“秀丽多姿的祖国山川”“作者工作和生活”五个单元,在“作者工作和生活”这一单元展出了叶挺将军遇难时身上残存的五张照片。叶挺将军生前曾对作品进行过整理,拟编辑成《新四军》画册,到香港出版,为抗战进行募捐。这些作品不仅保留了珍贵的历史镜头,而且倾注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沿着展厅向内走,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军部参谋处、军部会议室、作战会议室等,军部参谋处墙上挂着当时的作战地图。实践团在纪念馆中仔细观看了史料图片,详细了解了新四军的组建、发展壮大和皖南事变等重要历史,并参观了叶挺、项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办公室和住室,在狭小的空间内,仍可窥见出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

最后,实践团成员来到云岭碑园,碑园外墙上是叶挺军长的题词——抗战到底,让人瞬间触摸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岁月。云岭碑园四周回廊上共镶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新四军将士、社会知名人士、国际友人为新四军题词的碑刻。“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浩气长存”......苍劲的笔迹恍如振聋发聩的呐喊,成员们在碑前瞻仰致敬,深刻感受到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悲壮。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践行是最好的告慰。实践团成员从党的光荣历史和先辈事迹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守初心、担使命,决心在新的时代中,继续传承革命的火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新四军军部旧址合影

 (撰稿:孟玲霞;摄影:杨杰;审核:张美娟)


Baidu
map